近年来,我市决战脱贫攻坚,初步构建起“跨乡联县”特色支柱产业扶贫新格局,围绕四个“突出”强力推进农业产业扶贫。截至去年底,已有 1个贫困县(区)摘帽通过省级验收并公示,已实现460个贫困村退出、51.27万人脱贫,15万人依靠发展产业脱贫。
突出规划引领
推进产业规模发展
产业是发展的根基,是精准脱贫的主要依托。达州市紧紧围绕市委提出的农业“4+8”产业发展思路,聚焦“基地、基础、机制”三大建设,科学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和协调推进行动方案。
目前,全市以富硒茶、柑桔、脆李、花椒、蔬菜、中药材等为主的特色产业基地260万亩,规模化养殖基地520个,
828个贫困村基本实现特色产业覆盖。推进特色产业园区化,结合贫困村资源禀赋和产业发展基础,优化产业布局,推动特色产业向园区化发展,初步形成了“一村一特色”的产业发展格局。建成特色种植精品园1078个,畜禽养殖小区1653个。推进产业项目精准化,为实现贫困户短期见效,长期稳定增收,为每个贫困户定制选准了一个长期增收的农业产业项目,实现了短期脱贫与长期增收的有机结合。
突出主体培育
创新利益联结机制
发展产业的同时,达州努力构建业主盈利、贫困户增收、村集体经济增长的共同发展格局。一是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全市培育农民合作社4398家、家庭农场1854家,实现了每个贫困村产业发展都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二是创新生产组织形式。大力推行“龙头企业+专合组织+贫困户”“龙头企业+基地+贫困户”“互联网+专合组织+贫困户”等模式,激发生产主体积极性,保障贫困户稳定增收。三是创新利益联结机制。建立以城带乡帮扶、返乡民工带动、龙头企业辐射、工商资本融入、专合组织参与等产业扶贫模式,推行“土地租金+产业扶持资金入股分红”“土地入股+务工收入+保底分红”等多种利益联结机制,实现贫困户多渠道增收。
突出技术扶贫
提升增收致富本领
针对贫困户大多地处偏僻山区,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缺资金、缺技术、缺管理的现状,达州强化农技人员驻点帮扶。全市派驻了1028名种植、畜牧、水产技术人员对 828个贫困村全覆盖驻点,帮助制定产业扶贫方案、开展技术指导、推广新技术新品种、培育农业科技示范户等工作。另外还选派种养业高级技术人才270人,组建成农业专家服务团37个,在关键农事季节,对贫困村进行技术指导服务。选派农技人员、产业发展大户、 科技示范户、“田秀才”“土专家”等 1401人,组建农业巡回服务小组308个,向超过20户贫困户的非贫困村进行农业技术巡回指导。
突出项目整合
示范引领产业扶贫
在扶贫项目资金方面,充分发挥“小资金”撬动“大项目”、“大产业”的作用,确保扶贫项目资金效益最大化,示范带动贫困群众脱贫增收。近三年来,全市共整合涉农项目资金50余亿元,重点用于贫困地区贫困村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2018年,全市建立产业扶持基金4.3亿元,828个贫困村产业扶持资金规模均达到30万元以上,已发放基金规模 2.8亿元,惠及贫困人口 21万人。全市全面打造脱贫攻坚引领示范区,通过抓点示范、连点成线、以线带片,集中建设万亩特色优势产业基地。(刘欢 刘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