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是一场输不起的战斗,我们一定要保持战略定力和政治定力,保持恒心和韧劲,深入推进全面从严管党治党,不断巩固发展来之不易的好风气、好局面……”市委书记包惠在市纪委四届二次全会上如是强调。
2013-2017年,五年光阴,弹指一挥间。全市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强力推进,成果丰硕。
这五年,我们强化领导、以上率下,切实把党风廉政建设责任抓在手上、扛在肩上、记在心上,经济社会发展环境更加优化。
这五年,我们标本兼治、惩防并举、科学谋划、精心组织,具有达州特色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不断完善。
这五年,我们改革创新、完善机制,纪律约束和法律制裁的警戒作用有效发挥。
这五年,我们分层分类、系统治理,党员干部廉洁自律意识和拒腐防变能力显著增强。
这五年,我们重点突破、整体推进,党风政风行风持续提升,民风社风更加淳朴……
担当篇:扛起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
五年来,我们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强化责任担当,通过严格督促检查、逗硬目标考核、严肃责任追究等方式,层层传递责任、传导压力,督促各级领导干部守土有责、守土尽责。
——以“明责”促“履责”。市委积极履行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深入贯彻落实《问责条例》《党内监督条例》等党内法规,引导党员干部树高标、筑底线。制定领导班子及其成员主体责任清单,结合实际细化监督责任清单,督促指导各地各部门分层分类制定“5类系统”“共性+个性”的责任清单,层层签订责任书,进一步明晰责任,促进履责。于2016年制定印发了《关于在市一级开展谈话提醒工作的实施方案》,明确了谈话提醒6类启动条件、13类实施主体及对象,截至目前,已对33名对象开展谈话提醒,让谈话提醒对象既“红脸出汗”,又感受到组织的关心爱护。
——以“述责”促“压责”。认真落实述责述廉制度,综合梳理信访举报、监督检查、社会评价、案件查办、巡视反馈等发现的问题,通过大会陈述、质询评议、表态承诺、跟踪整改,开展述责述廉,压实主体责任。在市纪委三届、四届历次全会上,先后共有266名党政“一把手”述责述廉,其中31人上台亮相,动真碰硬地质询、评议,进一步压紧压实责任。
——以“问责”促“落实”。2014年,按照省纪委纪律检查体制改革工作部署,我市率先启动“一案双查”改革试点。坚持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并进,制定《达州市党风廉政建设“一案双查”实施办法(试行)》,明确了一案双查的实施对象、启动条件、实施程序、责任追究的种类,由市纪委书记、副书记、常委在市、县两级开展专题宣讲。2014年以来,全市“一案双查”86件125人,追究主体责任87人,监督责任38人。我市一案双查的成功实践,实现了“问责一个,警醒一片”的良好效果,有力倒逼了各级领导干部知责尽责,得到了中央纪委、省纪委的充分肯定。中国社科院组织清华、北大、纪检监察学院的专家教授来达专题座谈研讨,中国社科院2015年蓝皮书以《达州探索解决党风廉政建设问责难题》为题,收录了我市“一案双查”做法。中央电视台、新华社《国内动态清样》《半月谈》、人民日报社《人民网》《人民论坛》等媒体多次报道。中央纪委党风政风监督室,省委深改办,省纪委研究室、党风政风监督室、组织部等先后专题调研,广东省肇庆市纪委,泸州市、乐山市纪委等先后来达考察交流。
作风篇:驰而不息释放执纪越严信号
五年来,我们突出问题导向,在标本同治、常态长效上下功夫,驰而不息革除作风之弊,持续释放越往后执纪越严的强烈信号,通过抓重要节点、抓具体问题、抓执纪监督、抓通报曝光等一系列措施,持续形成震慑,有效防止了“四风”问题反弹回潮。
——深化作风整治。深化“9+2+X”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定期召开正风肃纪牵头部门联席会议,精心组织,强力推进。先后组织开展“两会”期间风气专项督导,元旦、春节期间持续深入纠正“四风”监督检查,对群众反映强烈的公款吃请旅游、公车私用、收受红包礼金、参赌涉赌等问题进行了大力整治,对发现的40余个问题进行调查处理。为促使党风政风行风持续好转带动民风转变,市委办、市政府办印发了《关于开展“清源行动”集中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的实施方案》,用3个月时间集中整治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抓住重点领域,一个领域一个领域规范、一个行业一个行业整治、一个问题一个问题解决,在今年开展“133”(即紧盯脱贫攻坚一个领域,紧盯教育、卫生计生、食品药品监管三个行业,紧盯重大项目建设推进不力、城乡低保评定不公、村(社区)“三资”管理混乱三个方面突出问题)专项整治的基础上,针对群众反映的生态环保及“133”领域突出问题,创新运用“点线面”工作法和实施“三级联查”(即主责单位自查自纠、市级牵头单位和县纪委监察局全面核查、市纪委监察局专项抽查)机制,切实增强“主业”意识和“主责”担当。截至9月底,各地各部门开展自查自纠单位5871个,自查问题19014个,已整改到位16045个;组建核查组453个,核查单位5087个,核查问题12323个,已督促整改到位7580个,问责142人。中央纪委专网专题推介报道了“点线面”和“四张清单”工作法。
——常态监督检查。督促各地各单位建立正风肃纪责任清单、问题清单、整改清单、问责清单,用“四张清单”治“四风”;建立并严格执行作风建设半年抽查、全年普查和重点检查“三查机制”,督促主责部门和基层单位自查自纠,限期整改到位;2014年以来开展监督检查182次,分类处理问题2554个。在“春节”、“五一”、“端午”、“中秋”、“国庆”等重要时间节点,通过制定印发通知、短信提醒、明察暗访等方式,守住“高危”时段,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守土履责,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319件,处理党员干部385人,给予党纪政纪处分358人;紧紧围绕重大决策部署落实情况,脱贫攻坚、生态环保等重点工作,开展监督检查1064轮次,督促整改问题1424个,全市处置问题线索1452件、立案1094件、结案825件、处分831人,分别同比增长63.3%、67.5%、58.3%、60.7%。强化扶贫攻坚纪律保障,市纪委紧扣脱贫攻坚“六个精准”要求,制定印发了《关于深化脱贫攻坚精准监督工作的通知》、《脱贫攻坚四级精准监督工作五项制度》,创新运用“互联网+阳光扶贫平台”。建立市、县、乡、村四级精准监督网络,健全监督制度、创新监督方式,构建脱贫攻坚“6+1”(六个精准扶贫+一套精准监督体系)精准监督模式,不断完善主责单位自查自纠、形成监督检查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闭环责任链条,对落实政策和履行职责不到位的进行责任追究。
——抓好巡视巡察工作。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抓好巡视反馈问题整改,认真核查处理省委第三巡视组发现的问题线索,对交办件进行了及时转办和跟踪督办。针对巡视组反馈的12个具体问题,由市委、市政府领导牵头,在全市深入开展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基层干部腐败、“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三公”经费管理使用、化解政府债务、选人用人等六个专项整治。2016年,全面启动巡察工作,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市、县两级组建巡察组30个,采取市县“同对象、同进度”模式同步开展巡察。截至目前,市县两级累计巡察单位153个,发现问题3283个、问题线索1489件。根据移交的问题线索,纪检监察机关已立案188件,党政纪处分118人,组织处理63人,诫勉谈话135人,移送司法15人。
——健全长效机制。制定《达州市贯彻落实<中共四川省委关于建立健全作风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责任分工方案》《关于推进正风肃纪工作常态化的实施方案》,结合我市实际,将正风肃纪成果固化为长效机制。严格执行市委市政府“十一项规定”、公务接待管理、会议费管理、“三公经费”公开、“三公经费”监督检查、公务用车维护费单车管理、领导干部操办婚丧喜庆事宜等办法,推动形成科学规范、系统完备、长效管用的作风建设制度机制体系。在总结2013年以来开展“三公经费”监督检查经验做法的基础上,制定了《达州市作风建设巡查办法(试行)》,探索实施定期作风巡查的常态机制,着力提升作风建设的长效化、规范化水平。融合“纪检监督+群众监督+媒体监督”,播出“阳光问廉”全媒体直播节目4期,现场问廉曝光问题24个。前三期节目曝光后纪律处分67人,函询诫勉42人,组织处理22人;第四期节目曝光问题正在处理中,每期节目400余万人通过各类媒体收听收看,引起强烈反响。
惩治篇:利剑出鞘遏制腐败蔓延势头
五年来,我们准确把握“遏制的目标决不能动摇”的要求,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强化执纪审查,全方位、大力度惩贪治腐。
——严厉惩贪治腐。建立完善市、县、乡、村四级信访网络,畅通和拓宽群众举报渠道,严格信访举报处理程序,全市共受理群众来信、来访、来电及网络举报共计13267件。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持续加大纪律审查力度,始终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截至9月底,全市共立案审查6385件,是十七大至十八大期间的3.6倍,给予党纪政纪处分6299人,其中立案审查县处级干部88件,乡科级干部991件,一般干部1441件,其他人员3865件,分别同比增长104%、148%、289%、307%,移送司法机关189人。严肃查处了万源市原市委常委、副市长邓友江,达州电力集团公司原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唐杰,达州燃气集团有限公司原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胡卫国等违纪违法典型案件。注重基层纪律审查工作,市纪委书记、副书记分别带队,深入各县(区、市)纪委开展纪律审查工作专项督导;推行县(区、市)纪委书记一线担任调查组长,组织参与纪律审查、基层片区协作办案等制度,基层纪律审查力度进一步加大。
——突出执纪特色。认真学习领会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坚持把纪律挺在前面,突出关键少数和抓早抓小,把握“树木”和“森林”的关系,正确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针对群众反映或组织掌握的党员领导干部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综合运用诫勉、函询、廉政谈话、通报批评、组织处理等多种形式开展执纪工作。坚持党政领导干部任前廉政谈话制度、加强和改进因私出国(境)、拟推荐表彰、提拔任用出具廉政意见工作,切实防止领导干部“带病”提拔和上岗。五年来,全市函询2909人,出具廉政意见2616人次,提出暂缓和否定意见99人次。
——转变审查方式。着力纠正在纪律审查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制定印发《中共达州市纪委机关实施<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机关监督执纪工作规则(试行)>细则》,对细则制定依据、领导体制、线索处置、谈话函询、初步核实、立案审查、审理、监督管理等8个方面进行细化,并对执纪审查常用文书进行了统一规范。落实查办腐败案件以上级纪委领导为主要求,健全县(区、市)纪委每月定期向市纪委报告线索处置和纪律审查情况等工作机制。坚持快查快结、快进快出,注重运用初核,探索新形势下“走读式”谈话和“由证到供”模式。牢固树立“没有安全就没有办案”底线思维,严格执行我市办案人员安全意识评估、办案安全动态监管、办案安全预警责任制“三大机制”,强化纪律审查安全保障。
——着力惩治“微腐败”。构建治理“微腐败”的制度体系。把发现的普遍性问题,及时督促各级党委、政府及职能部门完善制度机制,给“微权力”一件一件地立“明规矩”,推动“微腐败”整治常态化、长效化。2015年8月在全市启动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四风”和腐败问题标本同治制度建设工作,成立领导小组,制定《实施方案》,市本级和8个县(区、市)分别选准1个当地群众反映最强烈的问题,作为课题研究解决,确定了“百姓问廉”、“阳光保障”监管、村级会计委托代理服务等9项制度探索试点,每一项制度成熟后,在全市复制推广,逐步织密制约公共权力的制度笼子。新华社、人民网、中央电视台、《人民论坛》、四川电视台《廉洁四川》对我市标本同治做法进行了采访报道。
预防篇:构建“三不腐”的有效机制制度
五年来,我们坚持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紧密结合,拧紧“总开关”,补足精神之“钙”,着力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效机制制度,从源头上有效预防腐败。
——筑牢思想防线。加强各级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引导各级党员干部时刻绷紧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这根“弦”,强化“四个意识”,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将守纪律、讲规矩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切实提升干部队伍能力,构建良好政治生态。把强化教育作为推进从严治党的长期性、基础性工程,做到举一反三,警钟常鸣。坚持用身边人和事教育影响身边的人,充分运用“廉洁达州”网站及微信公众号、《巴渠清风》杂志等网络和纸媒,广泛开展《廉洁自律准则》《纪律处分条例》学习宣传和知识测评工作,唤醒党员干部党章党规党纪意识。大力实施“廉洁细胞”工程,分类别、分领域、分层级开展示范点创建,把廉洁“基因”全面植入各类“细胞”,以“细胞”廉洁促进党的“肌体”健康。举办市、县、乡、村四级联动的“巴渠清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巡展,通过图片、文字、图表、漫画、剪纸、书法等方式,系统反映了全市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取得的成效。通过举办“清风颂”文艺晚会、编辑《巴渠清风》杂志,协助中国社科院廉政研究中心举办了两届廉政大竹论坛,深度挖掘张爱萍、元稹等廉政文化资源,大力宣传李林森、游从文等身边先进典型,弘扬清风正气,营造反腐倡廉良好氛围。坚持每季度在市委常委会上至少通报一次重大典型案件或观看一次警示教育片,召开正反典型教育会、“家庭助廉”警示教育会,发放《国资之蠹》《警示录I》等警示教育资料,组织干部职工走进监狱接受现场教育,筑牢拒腐防变思想防线。
——加强权力监督。针对招投标、政府采购、土地出让、涉农资金管理等腐败易发多发领域,强化监督检查,确保阳光操作。推行权力清单制,建成行政权力依法规范公开运行监察平台,构建“行权部门即时监督、管理部门跟踪监督、监察机关执纪监督”三重监督体系,对35个市级部门保留的6235项行政权力实施电子监察,建立每月通报、每季度督查工作机制,以预警纠错、督办问责让权力依法规范运行。制定《关于深化廉政风险防控工作的实施方案》和《达州市2017年一级廉政风险岗位抽查审计实施方案》,深化廉政风险防控。开展市属国有及国有投控企业系统化防治腐败工作,查找廉洁风险点276个,提出6项系统化防治措施,制度“笼子”越扎越紧。积极应用“互联网+思维”,在宣汉县探索实施“互联网+阳光扶贫监管”,党委、纪委、扶贫移民工作部门、群众通过平台全方位监督脱贫工作进展、项目资金使用、干部履职情况。在大竹县创新建设“阳光惠民互动平台”,设置民生资金监管、农村“三资”管理、“百姓问廉”3个应用版块,群众运用电脑、手机等浏览各类公开信息,查询自身关注的民生资金、“三资”管理动态信息。在万源市实施“互联网+阳光村务”,群众通过电脑、手机随时随地查询村务、进行监督。
——强化制度执行。全面贯彻惩防体系建设2013—2017年中央《工作规划》和省委《实施办法》,制定达州《实施细则》,探索“积极预防、系统治理”工作机制,组织实施涉农项目资金监管和社会保障监管等系统治理及制度建设,增加农村集体“三资”监管、领导干部“勤廉指数”综合评价等市级预防腐败创新工作10个,推进具有达州特色的惩防体系建设。针对惩防体系建设“强调硬、执行软”问题,严格执行《达州市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制度建设与执行责任追究办法(试行)》,以“惩防体系建设执行责任与领导干部个人利益联系起来”的思路,对有禁不止、有令不行、执行走样等问题严肃责任追究;截至目前,全市共实施责任追究128件,其中党纪政纪处分37人,诫勉谈话47人,责令公开道歉8人,党内警告8人,党内严重警告4人,免于党纪处分1人,批评教育2人,责令作出书面检查17个单位27人,通报批评10个单位,调整职务1人,免职4人。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回眸过去的五年,达州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硕果累累,巴渠大地处处荡漾着新风正气。展望未来,全市各级党委、纪委将在省委、省纪委的坚强领导下,将党的十九大精神贯彻落实到达州建设全过程、党的建设各方面、改革发展稳定各环节,持之以恒正风肃纪,着力完善监督体系,强化不敢腐的震慑,扎牢不能腐的笼子,增强不想腐的自觉,弘扬清风正气,努力拼搏奋进,加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为推动党风政风持续好转、巩固发展良好政治生态作出新的贡献。 □市惩防体系办